發布時間:2022-06-09 瀏覽量:
巨大的電子屏幕上,不同顏色的點散落其上,綠色代表執法人員、紅色代表機掃車、黃色代表其他車輛……隨著技術員的鼠標輕輕一點,屏幕上即刻出現了機掃車輛實施作業的情況,使管理人員輕松實現對環衛工作全過程的實時監測,和對人員、車輛、環衛設施的及時調度。這是武漢依迅北斗時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依迅北斗”)研發的智慧環衛系統,其中最為重要的技術基礎,就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自2003 年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一號系統首次運用到民生領域,開始打破美國、俄羅斯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壟斷地位,“北斗+”這一新名詞逐漸走入國民的視野。
“北斗+”:賦能智慧城市
北斗系統工程首任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3 曾經說過:“北斗的應用只受人類想象力的限制?!蹦壳氨倍废到y已經在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得到了應用,服務于自動駕駛、交通運輸、安全監測等眾多行業領域,深入到農業、漁業、導航、物流等眾多細分場景中,“北斗+”的概念由此興起。
2018 年, 紐約市衛生市部門將麥哲倫導航定位公司的Return toRoute(返回路線)導航解決方案運用到城市撒鹽車輛車隊中,為環衛工人在指定路線上的極端路況中導航,確保撒鹽設備不會錯過指定路線的任何部分,一旦駕駛員偏離路線,車載導航儀將立即檢測到偏差并實時重新安排路線,以便及時完成任務并確保不會錯過街道。
與這種專注于路徑規劃,導航服務僅涵蓋位置“點”、路徑“線”的方式不同的是,“北斗+”是將北斗衛星導航技術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融合,讓位置信息和時間等數據聯合,形成動態大數據,再借助終端設備,使不同數據之間能夠相互關聯流轉,為用戶提供“面”信息。
作為“2020~2021 年度物聯網關鍵技術與平臺創新類、集成創新與融合應用類示范項目”,依迅北斗的智慧環衛系統就綜合運用了北斗衛星定位導航技術、人工智能、RTK、AI、互聯網等技術,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RTK 技術獲取環衛機掃車輛高精度定位的同時,融合運用了互聯網的通訊聯絡功能,讓數據及時傳輸,為管理人員提供圖像、視頻,通過一張“圖”實現對環衛工作全過程的監管。
近年來,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興起,推動數字技術與城市公共設施的創新融合,通過數據實時感知城市運行,成為了城市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一環。而地理信息數據作為智慧城市構建中的核心內容,“北斗+”技術也被運用到了城市管理之中:智慧公交,幫助準確了解公共交通的動態和行駛路線;智慧農業,幫助精準作業提高勞作效率;智慧導航,幫助合理規劃路線實現高效通行……
“北斗+”位置服務的各種新興業態服務模式,依托于“北斗+”搭建起來的“云+ 端” 應用構架,幫助用戶實時掌握目標對象的動態時空信息數據的同時,打破了數據孤島,讓數據形成關聯和交流,通過抽取、挖掘、分析數據,提供可視化大數據,以“數據反哺政策”,幫助管理者提前進行科學預測,對未來作出合理規劃。
在“北斗+”智慧大腦的指揮下,不僅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能夠得到提高,還能逐步降低政府對城市管理的投入,實現對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在2020 年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武漢城市交通系統、道路的有效管理——雷神山、火神山的選址、建設,以及醫療物資的無人機航空調動等,都有武漢政府對北斗系統的智慧運用。
在北斗衛星系統的輔助下,我國正在逐步形成以城市為載體,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為導向、“北斗+”技術為基礎的智慧城市生態。同時也如部分學者所指出的:目前“北斗+”技術在各個城市的建設中存在著應用不均衡、覆蓋面不廣的特點,與GPS全球范圍應用領域廣泛,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科學、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相比,北斗系統在民用領域的應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北斗+”與5G 通信技術
如今,衛星導航系統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但在隧道、室內等環境中,由于衛星信號受到了較多遮擋,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信號減弱甚至消失的情況。如何克服“衛星導航信號弱”的難關? 5G 通信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帶來了轉機。
在5G 通信技術的輔助下,物聯網技術、移動通信設備的傳輸速率,以及車載移動終端通信信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都能夠得到有效提高。正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新聞發言人冉承其所言,5G 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具有天然的融合性。
在車聯網領域,以5G 通信技術作為北斗導航系統的室內信號補充和信息傳遞高速通道,“北斗+5G”的智能融合將提高定位的可信度和效率,增強數據預處理能力,為用戶構建全天候、全天時、全地理的精準時空服務體系,實時提供亞米級、厘米級、毫米級高精度定位服務,即使是惡劣環境也能夠完成導航,提升車輛的智能誘導和安全示警能力。
從時空大數據服務到精準時空大數據服務,“北斗+5G”作為智能交通的智慧底座,為數智化轉型、推動智能交通的全面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北斗+5G”的廣泛應用,將推動智慧交通發展駛入“快車道”。
4 月,國家工信部公示了2021年物聯網示范項目,依迅北斗時憑借“基于北斗定位地圖的車路協同智能駕駛示范”項目,入選“融合應用創新類”。該項目通過對“5G+ 北斗+ 慣導+ 視覺組合定位定姿技術”的智能融合運用,對道路交通環境進行實時高精度感知定位,實現車與車(V2V)、車與路(V2I) 、車與人(V2P)信息共享(網絡互聯化),具有車道級的實時監測能力, 幫助車輛提前預知,給出規避的時間,為自動駕駛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提高了智能駕駛中行車的安全性。
目前依迅北斗已經在武漢建立了20 多個PPP-RTK 數據基站和數據調整平臺,搭乘了一些無人駕駛車輛在武漢經開區、江西贛州等地進行試點工作。
從“北斗+”到“+ 北斗”
近年來,在國家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目標導向下,數字經濟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以大數據、云計算、AI、人工智能等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和數字化革命,讓傳統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產業進行升級改造,提高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實現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轉型成為了企業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必經之路。
變動的需求導致變動的市場,在各行各業的新需求和國家各級政策的推動下,北斗衛星系統的應用推廣也不斷深化,被創新融合到了許多產業之中,形成“+ 北斗”的新興行業模式。與“北斗+”不同的是,“+ 北斗”是在“北斗+”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將“北斗+”創新技術賦能于其他產業的現有技術或業務,通過構建“云+ 端+網”大數據監管系統,實現產業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完善產業的鏈條結構,推動企業管理升級,助力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
“北斗+”以企業技術創新為動力,“+ 北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未來,在“北斗+”形成的良好技術和產業基礎上,多技術與多產業的深度融合趨勢,將不斷推動“+ 北斗”市場擴大發展,促進北斗應用產業體系生態更加完善,全面推動我國智能信息產業的發展,并為構建“數字中國”打下基礎。(徐丁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環球財經》雜志特約記者 吳芳芳、王蒙、譚舒妍、冉賽男
上一篇:總書記關心厚愛激勵我們奮力前行
下一篇:2022年武漢市科技活動周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