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17 瀏覽量:
“加大‘院士經濟’扶持力度的建議,沒想到這么快就獲得回應!”9月16日上午,武漢依迅北斗時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依迅公司”)董事長付誠對第一財經記者發出這番感慨。
一個多月前,付誠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表示,全國14位北斗領域的兩院院士有9位在武漢,武漢應依托院士力量搭建更為完整的北斗產業鏈。
近日,為充分發揮院士專家的學術領軍、技術領先、產業領航優勢,推進產業升級,武漢對外發布了《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下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明確了47名院士、37名專家參與產業引領,到2025年,在光電子產業、人工智能、數字產業、量子技術產業、超級計算產業、電磁能產業、氫能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新材料產業、大健康產業這十大領域,武漢將建成具有核心技術優勢、完整創新鏈條、強大輻射效應、國內領先水平的高端產業集群。
9月14日至15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湖北省武漢市就復工復產、創新驅動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進行調研。韓正到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了解北斗導航系統應用研發情況。
付誠透露,依迅公司將在人工智能和“北斗+”領域,分別獲得嚴新平院士和劉經南院士的技術和資源加持,“院士代表著國內最高水平,將有力提升企業研發水平和產品含金量,對此我們充滿了期待”。
高科技企業樂衷念“院士經”
10日上午,武漢市副市長徐洪蘭一行就《行動計劃》實施工作到武漢理工大學智能交通系統研究中心展開調研。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嚴新平和付誠分別作為院士代表和企業代表參與了本次調研。
付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北斗應用的深入,北斗已不是單純的導航系統,而是一種強大的時間、空間工具,可以跟其他許多產業實現融合發展。
據介紹,依迅公司與嚴新平院士及團隊將在人工智能產業中的智能交通細分領域展開合作。具體來說,是以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為契機,圍繞智能芯片、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等領域,加強“人工智能+5G+北斗”融合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發揮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效應,建設智能化基礎設施,拓展特色應用場景,推動智能駕駛技術應用,研發智能水、路、鐵一體化交通系統,溝通城市智慧交通大腦。
與此同時,依迅公司還將以武漢北斗產業創新中心為依托,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及團隊、武漢夢芯科技董事長韓紹偉合作,突破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研制時空位置終端,開發交通、安防、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北斗應用產品,做大做強武漢北斗智能終端產業。
付誠說,依迅公司與武漢北斗生態鏈相關上下游單位正在聯合研制下一代高精度北斗定位導航授時板卡與終端。以依迅專利的高精度相位檢測技術和自適應跟蹤及守時算法,通過地基增強和天基增強,可實現時間精度為1pps授時精度5ns,相位檢測分辨率達到10ps,系統測量精度優于100ps;衛星(外部基準)不可用時守時精度1us/天;實時位置精度到1厘米,特定領域精度可以做到1毫米。
在武漢,像依迅公司這樣熱衷于對接院士專家資源的高科技企業還有不少。武漢多倍體生物科技公司與著名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就多倍體水稻育種技術開展協作攻關。
“我們正在向2300兆帕高強度材料的應用發起總攻?!睎|風(武漢)實業公司熱成型技術首席工程師劉鵬介紹,他們公司牽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正在攻堅高強度、輕量化熱成形技術。
“產學研資用”融合新模式
事實上,武漢作為科教大市,科技精英薈萃,擁有一大批學術造詣深、社會影響大的院士專家,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他們當中,既有耕耘于中國科學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一流高校院所的科學家,也有植根于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中鐵大橋局集團、中船重工等國有大型企業的頂尖技術專家,武漢發展“院士經濟”大有可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起草《行動計劃》的同時,武漢還擬定了產業項目清單,確定了“六個一”的工作舉措,即:“每個高端產業明確一名包保市領導、建立一個工作專班、制定一個產業規劃、設立一只產業基金,建強若干創新平臺,謀劃若干引爆項目”。
據武漢市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端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盛繼亮介紹,在制定產業規劃方面,目前已經有人工智能、數字、電磁能、氫能、高端裝備、大健康等6個產業領域制訂了產業規劃或行動計劃,其余的也正在抓緊制訂。
在設立產業基金方面,已有4個產業領域取得進展。比如在光電子產業領域,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已參股設立國芯基金、華星光電T4基金、天馬基金等光電子產業子基金,基金總規模達150億元;在人工智能產業領域,小米公司與長江產業基金將共同發起募集總規模為120億元的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數字產業領域,已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湖北長江中信科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基金,正在謀劃設立數字產業基金;在氫能產業領域,擬設立200億元氫能產業發展基金,先期設立的20億元汽車產業投資基金,擬重點投資氫能和智能網聯汽車。
在謀劃引爆項目方面,目前各領域引爆項目共計85個。比如武漢鼎澤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的“集成電路核心制造工藝用配方濕法超程試劑”項目,目前已開發出產品配方、純化處理、制備工藝、應用評價等關鍵技術工藝,試驗樣品在晶圓企業驗證達標,實施了年產300噸全自動化超潔凈中試生產線建設。
武漢“院士經濟”仍需補短板
專家指出,“院士經濟”聚焦高端智力引入,是推動武漢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的重要抓手。盡管武漢兩院院士數量居全國前列,但與沿海城市相比,武漢發展“院士經濟”還有不少短板弱項亟待補齊。
比如,院士專家工作站存在“重建輕管”的問題。一些院士與大量企業合作,但實際精力有限,嚴重影響平臺的服務轉化功能。去年,湖北就有96家有名無實的院士專家工作站被注銷或摘牌。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江蘇啟東、蘇州高新區、江蘇海安等地的院士經濟政策頗受企業歡迎,值得武漢借鑒。比如蘇州高新區對于重大創新團隊就給予了最高1億元的項目綜合扶持經費,對引進的海內外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等頂尖人才,按照“一事一議”給予支持。
武漢華美生物董事長華權高說,院士們既能幫助企業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瓶頸制約和突出問題,同時還能將實驗室成果變成可工業化生產的產品,是為武漢疫后重振注入新鮮血液的中堅力量。
此外,東部沿海地區在院士經濟生態打造上也值得武漢學習。在上海,一個轉讓方心理價位幾百萬元的科技成果,通過專業中介公司運作賣了數千萬元。
專家稱,如何通過可行性評估、專利申報服務、技術改造、尋找受讓方等方式,讓技術得到增值和應用,發達國家和我國發達地區的先進做法都值得武漢在發展“院士經濟”的過程中好好學習和借鑒。
(第一財經日報 記者記者: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