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1-06 瀏覽量:
最近一個月,中國相繼成功發射了風云四號A星等兩顆頗有看點的衛星升空,至此,我國航天2016年發射次數達到24次,再創歷史新高,躍居世界首位。這折射出我國衛星產業已進入了發展加速期。而從未來產業規劃看,該細分產業還將迎來重要政策扶持。
國務院近期印發的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顯示,相比“十二五”期間,《規劃》對我國北斗衛星及應用產業提出了更全面細致的戰略部署?!兑巹潯访鞔_指出,要做大做強衛星及應用產業,進一步促進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突破發展,引領中國制造新跨越。
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主體功能完備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滿足我國各領域主要業務需求,基本實現空間信息應用自主保障,形成較為完善的衛星及應用產業鏈。為了實現該目標,《規劃》明確指出:第一,要加快衛星及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第二,要提升衛星性能和技術水平;第三,要推進衛星全面應用。
具體來看,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規劃》指出要構建星座和專題衛星組成的遙感衛星系統,加強地面系統建設,構建“大數據地球”;實施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快建設衛星導航空間系統和地面系統,建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形成高精度全球服務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提出將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進遙感衛星等建設。在提升技術水平方面,掌握長壽命、高穩定性、高定位精度等能力的衛星應用平臺技術以及突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有效載荷技術、有序推進中小微衛星發展等成為“十三五”期間我國衛星性能及技術環節的主要提升方向。
而相比上一個五年規劃,《規劃》對“十三五”期間我國衛星的全面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統籌軍民空間基礎設施,完善衛星數據共用共享機制,加強衛星大眾化、區域化、國際化應用,加快衛星遙感、通信與導航融合化應用,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創新“北斗+”應用模式。
其次,面向防災減災、應急、海洋等領域需求,開展典型區域綜合應用示范;面向政府部門業務管理和社會服務需求,開展現代農業、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海洋、邊遠地區等的衛星綜合應用示范。
圍繞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武漢依迅推動“互聯網+北斗”應用行業的深入發展,打造空間信息消費全新產業鏈和商業模式。武漢依迅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導向,科技支撐”的發展道路,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主要從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發、生產和運營服務,是中國衛星導航領域十大產品供應商和運營服務商之一,依迅駕培行業監管和企業應用平臺是全國五家交通部認證平臺之一。
“互聯網+北斗”技術應用
武漢依迅也在抓緊布局“互聯網+北斗”業務,確立“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精準農業”四大核心領域,進行重度垂直化運營和應用性集成,結合地理信息系統、物聯網、云平臺、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新興的信息技術,將大力推動研制整合導航定位、衛星通信、衛星授時及多種傳感器的多功能衛星應用終端,提供先進的行業解決方案和運營服務。
不僅如此《規劃》還將推進商業衛星發展和衛星商業化應用,同時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建立“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而在該方面,《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也提到,將繼續開展北斗全球系統建設,計劃于2018年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前后,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在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方面,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以及加強重大項目建設,而其中就包括統籌規劃軍民衛星研發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