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2-07 瀏覽量:
近日,“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的起草者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臧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等專家就即將出臺的“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年)”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對評價指標的系統性,以及下一步分級分類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了評價和建議。
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務實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發展的通知》,通知指出,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創新引領城市發展轉型,全面推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形態,也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標準,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促進城市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系統工程。
《評價指標》包括客觀指標、主觀指標、自選指標三部分??陀^指標重點對城市發展現狀、發展空間、發展特色進行評價,包括7個一級指標。其中,惠民服務、精準治理、生態宜居3個成效類指標,旨在客觀反映智慧城市建設實效;智能設施、信息資源、網絡安全、改革創新4個引導性指標,旨在發現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主觀指標指“市民體驗問卷”,旨在引導評價工作注重公眾滿意度和社會參與。自選指標指各地方參照客觀指標自行制定的指標,旨在反映本地特色。因此,整個《評價指標》體系是7+1+1的架構,7個客觀指標,1個主管指標,1個自選指標。
《評價指標》體現了以人為本,惠民、便民的核心理念,以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切實體會還有建設能效作為重要的內容,讓居民切身感受到便民水平的提升,城市管理的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生態和智慧是新型城鎮化的主軸,雖然指標制定的比較全面深刻,但難免還是有指標界定過高過低或與實際情況難以平衡、指導分項不足的問題。
考慮地域差異性
八個指標體系之間有什么關系?下面的城市單位如何打分?以及具體到問卷調查,類似殘疾人等群體如何參與其中?這些都應當具化到指標體系中。我國地域廣大,中部、東部、西部不同的城市有巨大的差別,拿生態宜居指標來說,生態污染西部不嚴重,東部情況嚴重,這樣兩個地域的評價效果會有巨大差別。因此,《評價指標》制定需要考慮到中國自然生態環境本身的差異性。此外,在市民體驗指標,可以借助大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以提升”五感、五能”為出發點
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最主要是三大問題,一是民生問題,二是生態環境惡化問題,三是“城市病”。中國正從收入型社會轉向發展型社會,從中等人力發展水平國家邁向高等人力發展水平國家,因為社會結構變了,所以民生問題要放到很重要的權重。這也是為什么惠民的指標比重占到了60%。
《評價指標》的目標要更進一步明確,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府建設要以人為中心,提高老百姓的“五感”:便捷感、安全感、獲得感、公正感、幸福感。同時,政府提升五種能力:公共政策制定能力、城市社會治理能力、公共服務能力、應對各種危險的能力、根據城市經濟轉型的能力。
對于目前《評價指標》欠缺的部分,智慧城市由五個模塊構成,最頂端是智慧政府,接著是智慧民生,智慧經濟,下面是智慧化的基礎設施支撐,還有智慧化的空間布局。而《評價指標》中缺位了智慧經濟,很多高新技術產業區、經濟園區大力做智能制造,經濟轉型升級,而這塊對于超大型城市是很重要的評價標準。
分級分類設置
從城市發展來看,階段不一樣,有智慧化發展的早期、中期、晚期,城市的規模差別非常大,因此按照不同的城市進行分類評估很有必要性。還有,在智慧城市的評估里,分為五級,是否引入成熟度評價理念。
作為智慧城市的先行者和實踐者,寧波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試點了很多新項目,比如“四車(軌道、公共汽車、出租車、自行車)一體”的智慧交通,還有危化品的實時監控等。產業方面,指標比較難設,因此產業指標未來城市是否可以自選?或增加一些為產業服務的共性指標?在產業指標上,寧波市建立了信用體系,可以上網查詢企業的征信情況,而且,把個人的信息和企業的信用連通,對整個城市的產業發展、企業的發展,都非常有利。
上一篇: LBS位置服務,錢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