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24 瀏覽量:
今年6月12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23顆“北斗”導航衛星。6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公開了“北斗”的應用現狀和未來戰略,提出在2020年我國建成由35顆“北斗”衛星組成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目前,美國和俄羅斯已建成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歐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將于2020年問世。這些系統都向全世界用戶提供免費使用業務,那么,我國為什么還要投入巨資建造龐大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呢?全球能否共享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經濟安全的保障
目前,衛星導航已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賦予相關系統新的能力和更高的效率。它不僅具有重要的軍用價值,增強國防實力,而且在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獨立,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國很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以免受制于人。
大量研究和實踐證明,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的全球性的、無縫的服務,對安全和經濟的發展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在政治上它能體現國家的獨立和自主、加強凝聚力和向心力、擴大世界影響、顯示實力;在經濟上它可分享全球的衛星導航市場,提高交通運輸產業的效率,并增加高技術高智能人員的就業崗位;在社會方面它能為居民大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改進運輸系統的安全性,減少環境污染;在技術上它可使我國的相關產業在國際上居于技術領先地位,并實現一系列技術的綜合探索和發展。所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對經濟與外交的自主與獨立有重要作用,對經濟發展與經濟安全的影響也很大。
要保證本國經濟快速、穩定、安全的發展,就必須保證國家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如果一個國家在導航、定位與授時上完全依賴于國外衛星導航系統,在某種程度上講,其經濟發展與安全就是建筑在國外衛星導航系統上。這對于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言是十分危險。
因此,建立、發展完全自主的導航衛星系統,以國家的意志、政策為保障,推動完全自主的導航衛星系統的應用,既是國防安全與軍事現代化的需要,是保證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的需要,也是保證經濟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應用只受想象力限制
隨著衛星導航接收機的集成微小型化,可以嵌入其他的通信、計算機、安全和消費類電子產品中,其應用領域更加擴展。衛星導航系統與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融合是目前導航系統在社會中最廣泛應用的一種方式,如在MP3、MP4、筆記本、手機和數碼相機等電子產品中集成導航功能,提供一種基于位置的服務。
在科學研究上,“北斗”已用于電離層和中性大氣反演以及氣象學研究,衛星跟蹤地球重力場和大氣探測,以及航天器或地球衛星精密定軌、導航與對接等科學目的,為科學發展服務。
在水利上,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水文監測系統已建設完成,實現了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大大提高了災情預報的準確性,為制定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提供重要的保障;在氣象觀測預報上,研制成功了一系列氣象測報型“北斗”用戶設備,提出了實用可行的系統應用解決方案,解決了國家氣象局和各地氣象中心氣象站的數字報文自動傳輸和可視化問題……
由于智能產業與時空信息密切相關,能提供位置和時間信息的衛星導航技術必將被用于智能網絡、智能傳感、智能交通、智能通信、智能物流、智能社區、智能電網等各種智能產業中,并形成各種前所未有的新型商業模式。
未來的發展前景
我國衛星導航需求旺盛、市場巨大、競爭激烈,擁有國際上幾乎最大的手機市場、互聯網市場和汽車市場,所有這些市場都需要導航系統的支持。我國大眾化市場主要依托兩大產業:一是汽車制造業,車輛導航應用及其服務;二是移動通信和網絡產業,手機導航定位及相關服務。
其實,衛星導航設備的真正價值并不是設備的銷售,而是它所帶來的生產力的提升,它可賦予相關系統新的能力和高效率。在當今社會,衛星導航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發動機。
為此,“北斗”應用被列為優先發展行業,創建我國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的技術支撐、條件保障和產業推進這三大體系,開拓好大眾化、專業類和安全性這三大市場,非常重要。2015年,我國衛星導航用戶機銷售量超過1.58億臺,占全球總銷量的12%左右(2010年僅為3%),衛星導航和監控功能將逐步成為移動通信終端和汽車電子信息系統的標準配置,其后與衛星導航相關的服務業,尤其是基于位置服務的產業會急劇增長。至2020年,以“北斗”為核心主體的中國衛星導航產業會逐步實現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向戰略性支柱產業轉變,年產值超過4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