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12-11 瀏覽量: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繼我國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之后又一個針對“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該報告明確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建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而如今,現代化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便是智能化。
現今,科技已然正在慢慢地成為未來農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互聯網的進步帶來了一個新的農業類型—智慧農業。在農業智能化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新方向的背景下,智慧農業將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路徑之一。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農業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支撐。伴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加速涌現,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應運而生,農業發展邁入了‘新的春天’。智慧農業高效率、智能化、精準化等一系列特點,對解決我國人多地少的實際國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span>
智慧農業到底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農灣首席智慧農業專家張坤表示:“智慧農業的發展速度與各國的農業基礎條件和農民文化意識密不可分?!?/span>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以大型農場為農業生產主體,既擁有著良好的基礎設施,又能將農業科技和信息科技充分融合,并且農業從業人員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這些有利條件使得智慧農業可以在發達國家中廣泛普及。而以以色列、日本為代表的耕地稀缺國家,為解決糧食問題而在設施農業、精準農業方面進行長期巨大的資源投入,從而為智慧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再加上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應用,便使得本來就非常先進的農業技術優勢更加明顯。
張坤認為“智慧農業項目推廣難,國內大多數農企農戶并不能完全理解‘智慧農業、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的意義,有些甚至連概念都很陌生,為智慧農業提供服務的技術公司的主要工作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將互聯網技術更加深度地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相結合,為農企、農戶提供更加實用、高效、經濟的系統、設備與服務?!?/span>
農灣深知其中奧義,作為全國領先的農業產業創新孵化平臺,農灣在為孵化項目和創業企業提供辦公、研發、生產、銷售場所的基礎上,依托自身和合作機構,建立了包括技術、財務、法務、人力、品牌等在內的12大公共服務平臺,并首創“基于可控園區的創新孵化”模式,實現對創業項目和企業的“投資、管控、服務”的三位一體運作,助力創業企業和項目發展壯大。
其中,“可控園區”便是采用物聯網、互聯網的技術手段,以農業園區的封閉式特點管控入駐企業的資產流動、經營信息變化,將企業生產、流通中的不可控因素變為風險可控。在可控園區的基礎上,農灣還搭建了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其主體是自主開發的“農灣云”系統,作為資金和資產的連接橋梁,該平臺一端對接資產—對在孵企業信息數據進行采集、匯總和分析,及時診斷其存在的經營問題和風險,提供定制化的服務;一端對接資金,開展創業基金的投資和管理,形成資產和資金的有效匹配。農灣通過其它的服務,如品牌推廣、農資采供、電商物流、知識產權等,以第三方專業方案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障礙,助力創業企業發展壯大。在這個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基于可控園區”是模式存在的基礎,而“可控”實現的重要手段就是通過智慧農業體系全面檢測和管理各種農業活動。
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我國農村土地政策趨于更加靈活,更加注重規范、品質、效率的新型農業主體數量不斷增加;互聯網產業發展迅猛,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愈加成熟,智慧農業必將迎來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