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27 瀏覽量:
中國環境報記者程梓桐
經過武漢和全國援鄂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我國抗擊疫情醫療救治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
武漢一度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戰場,2月中旬重癥患者最高峰時達到近1萬例。龐大的數字背后,醫療廢物也在井噴式增長。據悉,疫情前武漢市醫療廢物日處理能力約為50噸,而疫情期間庫存量最高時達192噸,大量醫療廢物若不及時安全處置,容易引起疫情次生災害及二次污染,基于北斗的醫療廢物監管平臺應運而生,在疫情期間有效助力醫療廢物的實時監管。
為了更好地應對特殊時期醫療廢物的監管,湖北省武漢市成立全市醫療廢物處置調度指揮中心,通過點對點的方式確定醫療廢物“在哪里產生、產生多少、由誰運、何時運、運到哪里”等一系列問題。武漢市城管委聯合武漢依迅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新研發了“互聯網+北斗”醫療和防疫廢棄物智能監管平臺(以下簡稱智能監管平臺),以保證醫療廢物能夠安全、高效地轉運處置,杜絕二次污染。
“打開‘互聯網+北斗’醫療和防疫廢棄物智能監管平臺,管理部門能實時、清晰地掌握武漢全市醫療廢物產生量、存儲量及轉運、處置量變化情況,從而實現對醫療廢物全過程數據透明化監管。”相關負責人介紹。
“形成在線監測和追溯留痕的接軌”
智能監管平臺的出現,進一步規范了武漢市兩院一點(方艙醫院、校舍醫院、集中隔離點)醫療和防疫廢棄物的收運監管工作,將“定車、定線、定時、定點”作業要求落到了實處,實現了對市區生態環境部門、醫療機構、處置單位的一體化監管、調度、管理,方便指揮部門快速研判日產日清執行情況,優化調度管理。
智能監管平臺融合了“北斗+5G”、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通過構建“數據對接+聯合監管”的信息一體化,實現從院內流轉、集中收集運輸、末端統一處置的數據閉環。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形成在線監測和追溯留痕的接軌,讓每一件醫療垃圾都登記在冊、有據可查,杜絕了二次污染,為政府部門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和信息化支撐。”
“相比以往手工操作,更加精準了”
智能監管平臺通過“北斗+電子車牌”技術和處置點的動態稱重數據無縫銜接,實現醫療廢物全自動處置“無紙化結算”。通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能快速找出未按規定作業的運輸車輛,及時進行報警并遠程控制。同時,結合登記的政府指定醫療廢物處置的位置信息,全面實現醫療廢物處置點無人化值守和監管。
此外,智能監管平臺通過“北斗+AI”技術對每位駕駛員的身份和運輸企業進行綁定,一旦出現非資質駕駛員、疲勞駕駛等情況,智能監管平臺能夠第一時間告知監管方和運輸企業負責人,從而降低運輸駕駛風險。
相比以往手工操作和記錄,借助大數據管理模式,實現了醫療廢物的收集處置管理可視化、規范化,數據更加精準、統一。同時還節約了大量人力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化解了監管出現盲區的現象,有效避免了在操作過程中數據不精確的困擾。
據悉,智能監管平臺自今年2月29日上線并投入使用以來,累計監管醫療廢物運輸車輛3885趟(次),監測里程12530公里,有效助力武漢醫療廢物的實時監管。(程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