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2-23 瀏覽量:
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城市當中物物相連,每一個需要識別和管理的物體上,都需要安裝與之對應的傳感器。在城市發展中布置足夠多的數據采集設備,即更多的傳感器,對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實現信息共享,才能滿足智能城市建設的需求。因此,傳感器的升級換代成為了智慧城市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
井蓋缺失將即時報警
眼下,有很多駕駛員已經在擋風玻璃上安裝一臺行車記錄儀,當車輛行駛時可以記錄下前方的交通影響,讓交通事故有據可依,可是絕大多數記錄下的畫面“沉睡”在卡片里,發生意外時才會取出。通過新型的智慧型行車記錄儀,公交車、出租車司機乃至普通市民駕駛員,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智慧交通”建設者。
智慧型行車記錄儀每隔20秒向監測中心發出信息,主要是交通信息、市政設施現狀等,還有交通違法現象也可一路記錄,比如違規變道、違規停車、拋物等,都能即時采集上傳,出租車在全市各個路段開行,智能型行車記錄儀安裝其上,監控范圍可以涉及到全市的各個角落,可以做到全覆蓋記錄。該行車記錄儀還有報警功能,比如一旦發現馬路上某個路段的窨井蓋缺損,會在監測中心的顯示器上有所顯示,讓工作人員立刻獲取到信息并作出相應處理。
下一階段將在公交車、出租車、物流運輸車、公用車等安裝推廣,為城市交通信息服務、交通基礎設施養護等部門提供決策支持。而且不必擔心的是,所傳送到平臺的信息已經過“脫敏”處理,保護用戶的隱私。
城市高架也會“說話”
正在建設高架橋梁安全運行大數據管理平臺,打造會“說話”的城市高架。每當高架發生事故時,人們最為關心的除了人員傷亡情況外,還有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么?橋梁損傷程度如何?哪個部位最需要率先加固?在事故發生的當晚,無人能在第一時間給出量化答案。而在不久的將來,高架橋梁大數據管理平臺讓城市高架變身可以“說話”的智能結構,終結類似“大客車撞壞橋梁”的尷尬。
一旦發生事故,管理者在終端第一時間可以接收到數據,為事故處置、結構修復和交通的迅速恢復提供科學支撐。為此,專家將在高架部分路段安裝傳感器,著重監測高架通行車輛的載重和身份信息,以及城市高架裝配式結構的整體受力性能,監控高架結構壽命,進行風險預測,為安全事故應急處置以及城市高架的養護維修提供量化、科學、直觀的參考。
“互聯網+北斗”大數據監管渣土車運輸
渣土車管理不是一個單純的政府管理問題、社會問題及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僅靠治理單一方面的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需要在“管理的完善、技術的投用、社會矛盾的緩和”三方面同時入手。
基于武漢市發展“互聯網+”的整體戰略,為徹底解決渣土車“超載、超限、超重”對于城市道路的破壞和文明城市的整體環境要求,由城管局牽頭統籌協調交通大隊、建委開展渣土車日常監管工作,在城管局設立渣土車監管指揮中心進行統籌調度。
由武漢依迅公司負責對全市范圍內從事渣土運輸的車輛進行全過程的“互聯網+北斗”大數據平臺搭建和后期的維護運營工作,并展開“互聯網+”在城市綜合治理方面的增值業務創新。
“互聯網+北斗”城市渣土監管系統是一套以渣土車企業的監管為目標,以北斗車輛定位技術、渣土源頭和過程監管為基礎而建立的集渣土車監控、平臺運營、企業管理、網絡管理、統計分析于一體的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
通過建設平臺將渣土車的資質審批、渣土企業的資質審批、運輸線路、工地等納入系統監控,運用北斗物聯網終端+物聯網傳感器,通過移動運營商通訊網絡實時將車載各種傳感器數據傳送至監管服務平臺服務器端,“互聯網+北斗”城市渣土監管系統運用技術手段對這些渣土車運輸過程實時大數據分析,為過程監控、監管、分析提供數據支撐,提高政府執法效率和透明度。
“互聯網+北斗”城市渣土監管系統
領先之處
“互聯網+北斗”城市渣土監管系統不是一個簡單常規的衛星定位平臺,它集眾家之長,全國首創了“云+端”模式的“互聯網+北斗”大數據監管平臺。
以每十秒鐘的間隔時間實時的反映車輛從裝載、行使、消納的運輸透明狀態,從而保障“全密閉運輸,總重量不超過35 噸”的監管紅線全天候運行,在大幅度降低武漢市的路面破壞的同時還大大降低了城市環衛的路面清掃壓力,實現“凈地藍天”,降低城市揚塵。
通過“互聯網+北斗”的大數據云計算,可以全天候將可疑出土工地、可疑消納點、違規車輛實時展現出來,確保城市執法高精準性、高時效性,徹底顛覆傳統的大海撈針模式的“巡游式“執法模式。
上一篇:升級版:互聯網+北斗=智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