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01 瀏覽量:
根據有關隨著武漢市入列“超大城市”,即將翻開城市發展建設的新篇章。 城市建設更新速度的加快, 也帶來了建筑渣土量的急劇上升, 成為高速發展城市“幸福的煩惱”。部門估算,未來 20 年,武漢產生的建筑渣土,如果匯集在一起,可以將天興洲長江大橋到白沙洲長江大橋長達 10 公里的長江河道填滿。
如何消納這些建筑渣土, 是所有快速發展中城市共同面對的問題, 武漢也在積極進行探索, 并拿出了智能的管理方法, 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去年開始, 武漢運用智能手段,管住了“瘋狂的渣土車”,渣土車的瘋跑、超載、闖紅燈等頑習得到了遏制,使得城市環境得到了提升。
如今,如何再利用“智慧城市”的管理手段,助力這些棄土的消納? 27 日,長江日報“城市渣土與智慧城市”微峰會開談,武漢市城管委、武漢市國土資源與規劃局的政府官員,大學教授、渣土車司機,就此問題展開了討論。
·與會嘉賓·
渣土的管理難點主要是運輸和消納
主持人: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開發帶來的建筑渣土問題日益嚴重,不僅成為城市空氣污染源頭,也帶來極大的交通安全隱患,成為誘發大“城市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渣土問題的源頭在哪?
武漢市城管委副主任朱建華
朱建華:城市發展越快,產生的渣土越多。任何一個發展快速的城市,都逃不脫這個煩惱。渣土管理更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從渣土司機到企業,再到運輸到消納,幾個環節層層相扣。而渣土的管理難點主要是運輸和消納。
目前,武漢正在運用智慧的方法來管理渣土運輸,一些智能手段走在了全國城市的前列,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新的解決方案。
張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區建設的全面推進,既為打造現代化城市形象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契機,又客觀上帶來了建筑渣土量的急劇上升現象。
城市渣土,工程渣土占大頭。一直以來,一些工地產出渣土,一些工地需要回填土,存在一個供求關系,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供求關系是平衡的,甚至是供不應求。而近幾年關于渣土的安全問題和環境問題日漸嚴重,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城市的建設速度越來越快,產出的渣土“供大于求”,再加上城市體量越來越大,城市不同部位渣土供求的調配存在問題,讓渣土管理和消納成為了難題,這是城市發展必然面對的一個階段性問題。
呂德文:從城市管理上說,渣土問題的源頭管理一直比較弱。一是一些施工總承包單位未能落實建管部門相關文件要求,對運輸車輛出工地時的保潔和安全措施未能有效落實。二是工地現場監理人員也未能有效落實相關監管職責,對車輛超載熟視無睹,源頭控制軟弱無力。三是各相關部門管理職能交叉、管理過程有“縫隙”,存在管理對接與協調的問題。武漢市實行全市渣土車規范化智能化管理后,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三大問題,抓住了“牛鼻子”。
武漢市國土資源與規劃局副局長、教授級高工劉奇志
施工審批時,就必須找到渣土的出路
主持人:既然渣土管理的問題主要在運輸和消納,那么,渣土運輸問題的癥結在哪?
張益:總結起來有這樣幾個方面:產生量大、利用率低、技術落后、政策缺失、監管薄弱、污染嚴重、隱患較多。渣土車問題涉及城市綜合管理執法的問題,渣土車的來源和歸屬比較多,關系比較復雜。解決這個問題和出租車與“網約車”整治是一樣的,不能只靠“一陣風”式的整治,應該是“宜疏不宜堵”。為什么違規渣土車多、超載量大,必須找到源頭然后解決,城市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合規的渣土車夠不夠用?城市規劃的渣土運輸路線能否讓渣土從業者有利潤空間,符合市場規律?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僅僅對車輛進行監管,就算整治行動暫時有成效,也很容易死灰復燃,也無法與城市發展水平相匹配,是“治標不治本”。
許金海:渣土運輸管住了,消納也要管住。比如今年8月9日,武漢化工區城管委發現有渣土車違規亂傾倒渣土,在調查過程中,違法當事人和往常一樣,拒絕承認偷倒行為?!耙郧坝龅竭@種事情,只要不是現場抓獲,執法起來相當困難?!痹S金海說,現在就不一樣了,執法人員通過借助渣土智能化監控系統,將違法車輛的軌跡放在司機面前時,當事人立刻承認了違法事實。
劉奇志:要想解決運輸亂、消納難,必須從源頭上就開始抓起。比如在施工審批時,就必須找到渣土的出路,然后才能經過審批。施工圖審查時,應該測算出產生的渣土量,哪一些是要運出去的,哪一些是可以在原地進行改造的,這樣有一個平衡計劃。
武漢市城管委監察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許金海
需要一個統一的渣土綜合監管平臺
主持人:現在國內非常注重對渣土的安全管理,武漢現在也啟動了智能管理,效果好嗎?還有,渣土消納的難點到底在哪?
許金海:以前出去執法都是巡游式的,因為不清楚哪里會發生渣土亂倒的行為。武漢市今年啟動智能渣土管理后,對渣土車的線路進行了全線管控,這樣對渣土的消納地點可以進行監控。
李葛海:武漢目前對渣土智能管理系統正在完善,司機一旦不按規定線路走,或者將渣土隨意傾倒,執法人員手機上的APP都能一眼識破。
左建國:以前開車時,主要就是想多拉快跑。現在不行了,武漢所有的渣土車都統一了裝載標準,誰也不能多拉,這樣一來,每車的運輸成本反而上升了,收入基本和以前持平。之前還擔心收入減少,沒想到收入反而進入了良性循環。而且,車輛不超載后安全性大大提升,家里人都放心了不少。
張益:深圳渣土山事故發生后,國內對渣土消納的安全管理極為重視,但是光有安全監管遠遠不夠,關鍵還是要給渣土一個處理辦法,將它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形成一個工藝流程,而不是像許多城市運出城外堆“渣土山”那樣的粗獷式管理。渣土消納如果只轉運堆放,再多的空間也不夠用,更會造成環境污染,長遠來看肯定是不行的,必須找到出路。
呂德文:渣土從產生到運輸到最后處理涉及多個環節和多個部門,這些環節和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讓渣土有序的運輸和調配,需要一個統一的渣土綜合監管服務平臺,降低政府部門和渣土企業之間的溝通成本,通過信息共享與服務,實現移動實時的監管和調控,整合建筑垃圾全過程信息,實現管理與執法之間無縫銜接,建立綜合監管體系。
充分利用原地形,減少渣土產出量
主持人:除堆“渣土山”之外,渣土消納還有哪些辦法?
張益:建筑廢棄物的處理方法包括收集、運輸、轉運調配、再生利用、回填、填埋。對城市渣土來說,最重要的是將它資源化,進行再利用。不同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方式是不同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渣土、拆建垃圾、裝修垃圾、工程泥漿和其他垃圾(包括碎磚瓦、廢瀝青、廢舊管材、廢舊木材等)。不同類型的渣土處理方法不同,比如工程渣土一般用于回填、路基材料、地基基礎、堆山造景等;廢舊混凝土用于再生磚、再生砌塊、路基材料、地基加固、海綿城市透水及儲水材料等;裝修垃圾做好分選和破碎,或焚燒或填埋,能有效降低環境污染。
劉奇志:在施工之前,就要考慮拆遷的這些渣土是不是確實不能用了,能留哪些?如果能保留一些,就會減少拆遷運輸量。同時,可以學習國外,開發時不見得都要一馬平川,要學會利用原有地形,依山傍水、設計坡度起伏,減少渣土的產出量。
政府要積極培育渣土資源化產業
主持人:渣土的再利用主要途徑有哪些?
張益:首先是做好分類管理,在渣土出工地時就明確渣土的性質。工程渣土首先應考慮現場回收利用,對現場無法消納部分運送到指定地點臨時存儲,由相關部門統一調配。轉運調配場地至少應保證5天以上的臨時存儲能力。工程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樁基填料、地基基礎等。拆建垃圾可資源化程度較高,主要通過分選、破碎、篩分等制成不同粒徑的骨料,根據市場需求,再制成路基材料、再生砌塊、地磚等。裝修垃圾是再利用的難點,它成分比較復雜,處理處置工藝應以無害化為主,減量化和資源化為輔。裝修垃圾一般為袋裝,因此進入處置場后首先需要取袋或破袋工序,然后經過分選、破碎等工序??扇汲煞挚蛇M入垃圾焚燒廠處理,磚石等可通過破碎篩分制成骨料進行資源化利用,剩余部分再進行填埋處置。
主持人:渣土再利用推進的阻力和瓶頸在哪?是成本問題還是技術問題?
張益:成本問題和工藝問題都有,瓶頸概括起來有如下幾方面:用地選址難、原料保證難、廢物分類難、加工成本高、產品質量差、市場需求小、投資回報低。渣土中再利用最難的是裝修垃圾,其成分非常復雜,含有大量的涂料油漆等,很難通過人工或機械把它簡單的分離,時間和經濟成本得不償失,但隨著房地產熱,裝修垃圾成為渣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環境隱患大,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除成本技術因素外,管理制度因素也是渣土消納的一個阻力。比如剛才提到的拆建垃圾,如果要再利用成路基材料,就涉及拆房、建房、建路多個環節,每個環節的管理部門都不一樣。同一個城市里,有的地方產出大量的渣土沒法消納,另一個地方需求大量的土方甚至還要去外地購買,隨著城市體量越來越大,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各部分之間的綜合調配越來越困難,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
主持人:放眼未來,渣土處理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朱建華:消納場是武漢目前需要重視的問題,今年城管委積極與市規劃部門溝通、協調,啟動完成了全市建筑垃圾消納選址規劃,要求《規劃》涉及的區,年內至少有一座建筑垃圾消納場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12月31日前,武漢將完成黃陂區丁店村、江夏區金夾山、蔡甸區紗帽山消納場的建設與營運。
張益:堅持總的原則,源頭減量、分類收運、再生利用,認識到渣土管理是一個綜合工程、是一個技術活,需要的是將建筑渣土資源化的一整個產業。要培育這個產業,就必須加強政策引導、確保市場運作、建立標準支撐。加強對渣土再利用重要性的認識,爭取財稅扶持、鼓勵技術創新、加強裝備研發,打通渣土管理的各環節,進行全方位的培育和監管。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博士呂德文
隨著武漢市入列“超大城市”,即將翻開城市發展建設的新篇章。城市建設更新速度的加快,也帶來了建筑渣土量的急劇上升,成為高速發展城市“幸福的煩惱”。
根據有關部門估算,未來20年,武漢產生的建筑渣土,如果匯集在一起,可以將天興洲長江大橋到白沙洲長江大橋長達10公里的長江河道填滿。
如何消納這些建筑渣土,是所有快速發展中城市共同面對的問題,武漢也在積極進行探索,并拿出了智能的管理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去年開始,武漢運用智能手段,管住了“瘋狂的渣土車”,渣土車的瘋跑、超載、闖紅燈等頑習得到了遏制,使得城市環境得到了提升。
如今,如何再利用“智慧城市”的管理手段,助力這些棄土的消納?27日,長江日報“城市渣土與智慧城市”微峰會開談,武漢市城管委、武漢市國土資源與規劃局的政府官員,大學教授、渣土車司機,就此問題展開了討論。
武漢依迅電子信息技術公司技術代表李葛海
棄土可用于修復山體建防護林帶
曾幾何時,晚上橫沖直撞的渣土車,是管理者的噩夢,也是市民投訴的焦點。從去年開始,武漢市嘗試給渣土車裝上智能監控系統,對全市渣土車的路徑、超重超限超速等問題進行實時監控,車輛一旦越過“雷池”,系統自動報警。執法人員繼而進行精準打擊。
那么,智能管理好渣土車的運輸環節后,能不能也用智慧解決渣土的消納難題呢?
武漢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20年,武漢的建筑棄土,主要來源于房地產開發、地鐵工程、城中村改造、市政建設等。地鐵目前在建12條,未來20年20條線,一條線約產生400萬立方米棄土。根據武漢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及其他棄土測算,僅“十三五”期間需處置的存量棄土和新增棄土,累計可達到6500萬立方米,其中存量棄土2100萬立方米,新增軌道交通地下線路工程棄土2300萬立方米,其他棄土2100萬立方米。
建筑渣土給城市發展帶來了眾多嚴重問題,侵占土地首當其沖。實際上,這些建筑渣土完全可以實現再利用,因為它們源自房地產開發、地鐵、輕軌等城市建設中,沒有污染。
目前,全市選定的消納場所可供消納的容量所剩無幾。為應對渣土消納場所不足的問題,市政府再次開動腦筋,進行了智慧應對,并召集了市城管委、建委、國土規劃、環投以及環科院等單位,對渣土消納場地的規劃選址工作推進進行了具體部署,明確了各部門職責分工。
按照市領導指示,規劃選址工作加大了現場調研力度,并與武漢市軌道交通、園林、“三舊改造”等“十三五”建設規劃相結合,與市發改委、園林等部門進行方案銜接。
比如,按照棄土總量消納需求,結合城市園林景觀、防洪、園區開發等建設需求,提出了按照山體修復、高速公路丘陵防護帶、防洪安全臺、建設場地預平整、山體公園、外運等6個方向進行棄土消納場地的選址。
六個應對措施也隨之出爐:一是利用山體修復,可消納棄土1500萬立方米;二是建設環線、放射線高速公路兩側丘陵防護林帶,消納棄土1300萬立方米;三是啟動漢南防洪安全臺建設,消納棄土1300萬立方米;四是實施建設場地預平整,消納棄土1000萬立方米;五是啟動北洋橋山體公園建設,消納棄土200萬立方米;六是結合各區申報消納場地及外運途徑消化棄土1200萬立方米。
相對于傳統的“找地方堆”,這六條新舉措更具智慧,也是江城未來消納渣土的主方向。
渣土車司機左建國
(連線嘉賓)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益
渣土車安裝智能監控系統 超重超限超速自動報警
武漢市城管委副主任朱建華說,渣土管理難,全世界發展中的城市都為此感到苦惱。武漢也不例外。但利用智慧手段治理渣土問題,武漢是有經驗的。
拿渣土車舉例。此前20年間,武漢和其他城市一樣,也是采取突擊行動、嚴查重罰等辦法,和渣土車司機、運輸企業“斗勇”。從去年開始,武漢市嘗試“智斗”的方法,給渣土車裝上了“緊箍咒”——研發并使用了一套智能監控系統。
一直以來,渣土運輸車改裝是各大城市車輛的通病,經過改裝,渣土車的運輸噸位可達到50噸。這不僅損毀了城市道路,沿途拋撒還破壞了城市環境,超載更是帶來了交通隱患。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規范整治要求,市城管委聯合質監、經信、交管等單位制定了渣土車整治技術標準及規范,要求在我市道路上行駛的渣土車輛總裝載重量控制在35噸以下,否則不許上路,以此降低對道路、橋梁的損壞。
朱建華說,為了達到治理成效,渣土車上都裝了一套智能化監控系統,其利用北斗空間定位技術和車載重量傳感器等設備,對全市的渣土車的路徑、超重超限超速等問題進行實時監控,車輛一旦越線,系統自動報警。執法人員繼而實現精準打擊。
來自武漢城管委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聯合交管部門等進行執法后,智能系統共發現違規行為4260起,其中車輛未密閉3323臺次、未經上報私自出土工地101個(次)、違規車輛整改共計836輛、暫扣車輛共計26輛,及時通過指揮中心監控平臺,對市、區執法隊伍實施精準調度,快速處置,提高了執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