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2-14 瀏覽量:
自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來,建設智慧城市,以應對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人口增長、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各類“城市病”,促進城市健康、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共同訴求和大勢所趨。2016年,中國“十三五”規劃又進一步提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標。從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怎樣的進展?與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何處?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如何?
智慧城市產業規模巨大
據統計,全球智慧城市市場規模預計由2014年的6545.7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12665.8億美元,2014年至2019年間年復合增長率達14.1%。同時,據《2016-2021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規模超過了7000億元,“十三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規模可達4萬億元。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
智慧城市理念一經提出,全球眾多國家率先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實踐。2004年,韓國、日本先后推出U-Korea、U-Japan國家戰略規劃。2009年,美國愛荷華州的迪比克市宣布,建設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2010年,美國提出加強智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推進智慧應用項目的經濟計劃,歐盟制定了智慧城市框架,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國”計劃。
我國首次提到智慧城市是2012年1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該通知從推進物聯網應用的角度,明確了智慧城市的應用領域。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設引入國家戰略規劃,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2014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在國家政策引領和支持下,我國各省市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北京市朝陽區建設“智慧朝陽”,建立移動電子政務信息系統;貴陽將大數據、云計算等作為核心產業,致力于打造中國“數谷”;江蘇首個省級智慧城市群綜合接入平臺“智慧江蘇”上線;沈陽依托大數據優勢打造“智慧沈陽”統一平臺;陜西發布首個省級智慧城市技術規范——《陜西省智慧城市體系架構和總體要求》,等等。
此外,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入推進,諸多城市開始探索智慧城市的法制化建設。2015年6月,杭州發布《杭州市信息經濟智慧應用促進條例(草案)》;2016年9月,銀川發布《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條例》;2016年11月,濟寧發布《濟寧市智慧城市促進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
據統計,截至2016年6月,全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超過76%的地級城市,超過500座城市,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智慧城市建設的“試驗場”。
從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
據了解,我國當前城鎮化人口已達7.6億。預計到2030年,城鎮人口會增加到9億。如何應對城市未來發展的巨大挑戰,成為全球各國以及所有城市共同面臨的問題。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同時相關部門提出在“十三五”時期,將有針對性地組織100個城市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同時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效果評價工作。2016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強調“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边M一步對我國新時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要求。
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何處
新型智慧城市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新型政策機制和創新發展模式的智慧城市;是在現代信息社會條件下,針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核心,為提升城市發展方式的智慧化而開展的改革創新系統工程;新型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發展方式的智慧化。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是建設實效,本質是改革創新。
新型智慧城市本質上是以信息為主導、網絡為支撐、數據為要義、服務為根本的網絡信息體系。作為智慧城市發展的新階段,新型智慧城市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深度融合的結果。新型智慧城市的“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打破信息“煙囪”,實現信息互聯互通,二是實現跨行業大數據的真正融合和共享,三是構建城市信息安全體系,保障城市安全。
傳統意義上的智慧城市大多側重技術層面,即基礎網絡、感知設備、云計算設施、共性平臺及基礎信息資源等。而新型智慧城市則指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和迭代演進,從而實現治理更現代、運行更智慧、發展更安全、人民更幸福。本質是提升政府、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從傳統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事實上也是智慧城市從1.0向2.0演進和迭代的過程。傳統智慧城市或智慧城市1.0可以說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初級階段,在此階段,更為強調的是“信息化”和“技術”,通過各類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和產業發展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實現城市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例如政務部門的電子化和信息化系統建設等。
隨著各類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智慧城市理念不斷走向成熟,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迅猛發展,僅僅關注城市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顯然不足以滿足城市未來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而傳統智慧城市建設所造成的“信息煙囪”、“數據孤島”、“重技術輕應用”等問題也逐漸暴露,由此,從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進可以說是必然趨勢。
和傳統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雖然仍然需要以各類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基礎,但更為注重的是城市各類信息的共享、城市大數據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城市安全的構建和保障。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在于打通傳統智慧城市的各類信息和數據孤島,實現城市各類數據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建立統一的城市大數據運營平臺,有效發揮大數據在“善政、惠民、興業”等方面的作用。
同時,隨著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城市信息安全問題亦越來越受到關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亦更加重視城市信息安全體系的構建,保障城市各類信息和大數據安全。最后,城市的發展最終是為“人”服務,根本上是促進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和發展。因此,新型智慧城市也從過去以“信息技術”為出發點,回到“人”這一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本”將成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
新型智慧城市探索實踐
自新型智慧城市理念提出以來,國家從政策層面予以大力支持和積極引導。2016年3月,“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為重點,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推出100個新型智慧城市試點?!?/p>
2016年11月,我國第一本國家層面的智慧城市年度綜合發展報告《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報告2015-2016》正式發布,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相關工作進展、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各地方和行業優秀案例,對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1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據相關評價指標,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
智慧化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也將日益巨大。與此同時,隨著各類新興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智慧城市領域的廠商將會加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大軍。然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涉及多環節、多領域、跨部門的復雜系統工程,這也決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不可能由單一的政府或企業來完成,只有在政府、智慧城市廠商等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下,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產業鏈和生態圈,通過強強聯合、攜手合作,才能共同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最終讓城市變得更智慧,并且讓智慧惠及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