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23 瀏覽量:
今天上午9時43分,我國北斗全球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升天,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共30顆衛星組成。
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中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亮點多多
北斗三號系統采用時間測距原理,用戶同時接收多個定位衛星的廣播信號,從而計算出自己的所在位置。與國外衛星導航系統不同,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綜合采用無源和有源相結合方式,且星座是由3種軌道衛星組成。
北斗三號系統具有高精度、高可靠、高保險、多功能等特點,另外,相比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它還具備諸多特色。例如,空間段采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且高軌衛星更多,所以抗遮擋能力強,尤其在低緯度地區,這一優勢更明顯;可提供多頻導航信號,并通過多頻信號組合使用的方式提高服務精度;創新融合了導航與通信能力,具有實時導航、快速定位、精確授時、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服務5大功能。
作為全球唯一由3種軌道衛星構成的導航系統,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還可按照國際標準增加全球搜救、全球位置報告和星基增強等拓展服務。另外,在北斗二號系統向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過渡中,能夠確保老用戶“無感知”,實現順利過渡。
性能優異
與北斗二號系統相比,北斗三號系統的性能大大提高。例如,服務范圍為全球;定位精度為2.5米至5米。
未來,北斗系統結合地基增強系統還可提供米級、亞米級、分米級,甚至厘米級服務,屆時,其定位精度將與GPS媲美。定位精度達到厘米級時,不僅能服務汽車導航和自動駕駛,還有助于無人機送貨。
斗三號系統還擁有更高的時間精度,它采用我國新型高精度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綜合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精度相當于300萬年誤差1秒。據悉,北斗立項之初,我國原計劃從國外購買原子鐘,但對方不是拒絕就是開出天價。最后,我國決定自行研制。實踐證明,我國自主研制的原子鐘性能更好。
可靠穩定
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在精度和可靠性上有很大提高。例如,單星設計壽命提高為10至12年。北斗三號衛星采用星間鏈路新技術,解決了境外監測衛星的難題,大大減少對地面站的依賴,提高整個系統的定位和服務精度。星間鏈路不僅使衛星之間實現相互通信和數據傳輸,還能相互測距,自動“保持隊形”,減輕地面管理維護壓力。
特別值得點贊的是,北斗三號系統的衛星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在該項目前期論證中,研制團隊明確提出元器件和器部件國產化自主可控的目標。如今,衛星上所使用的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國產化作為北斗系統工程的一個重要特征,對我國基礎工業有極大的推動和牽引作用,同時國家工業基礎進步也保證了“北斗”工程的發展,兩者互相促進,充分展現我國的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
前景廣闊
2009年,北斗三號工程啟動。北斗三號系統按照最簡系統、基本系統、全球系統三步實施組網。2018年3月底已建成由8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組成的最簡系統,2018年11月19日建成由19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組成的基本系統,2020年將建成全球導航系統。屆時,北斗三號系統的服務范圍將覆蓋全球,可面向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到2035年前,北斗系統還將建成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即以北斗系統為核心,建成天地一體、覆蓋無縫、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和授時體系,顯著提升國家時空信息服務能力,滿足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優質服務。
剛剛也看到,隨著北斗三號系統的組網成功,中國的北斗技術已經站到了世界前列,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這三個系統一起來為全球用戶服務。那目前,中國的北斗技術有何特點?老百姓在生活中如何運用到北斗?為此,我們湖北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新聞中心也是專訪了剛剛榮獲了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劉經南院士,他也是我國衛星導航定位工程應用領域的開拓者,聽聽他如講述北斗三號系統背后的故事。
早在1994年,中國就啟動了北斗系統工程的建設,目標就是打造出自主控制的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是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經過26年的研發建設,北斗已經在太空中布局了55顆衛星,可以對地球進行全方位的定位和信息追蹤,而剛剛完成組網的北斗三號系統,普通服務精度在5米范圍內,比其他國家衛星系統精度提升了一倍,而它新增的一項技能,就是可以通信。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告訴記者,北斗三號系統對地面的短消息通信,短消息的長度可以達到1000個漢字,短消息同時發送給用戶可以達到1000萬個,這個巨大的通信功能,也可以傳遞圖像、視頻,甚至很多其它的通信方式。
在北斗三號系統的多年研發過程中,劉經南院士和他的武漢大學團隊也參與其中,在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和數據處理關鍵技術上都做出了貢獻,在他看來,北斗三號系統還與時俱進的,增加了搜救功能,讓北斗能發揮更大效應。
通過吸取了馬航在全球范圍內搜救沒有結果這個教訓,北斗能夠提供全球范圍內的搜救,不僅是海洋、在沙漠、在無人區,我們的搜救有個特殊功能,我們是雙向通信的,只要你發出搜救信號,我們馬上在組織搜救的同時,告訴你我們正在組織搜救,你在附近不要繼續發報了,那會浪費電源,這是世界上目前搜救功能里面的一個創新。
高高在上的北斗,老百姓如何能使用到呢?劉經南院士認為,北斗的最終效果,是人來體驗獲取感知,湖北的北斗產業應該結合百姓生活中所需的場景來進行研發應用,建立一個北斗產業的全產業體系,一顆芯、一個端、一張網、一個平臺,如何跟5G結合,如何跟車聯網、智能駕駛結合,來為各行各業的應用服務。
隨著北斗系統的全部55顆衛星在太空中開始運行,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測試后,將正式開始為全球客戶進行服務。那這樣一片發展的新藍海,湖北也做好了準備,從北斗芯片的研發,到終端設備的生產,都在齊發力,來贏得更大市場。
北斗“眼”緊盯駕駛過程 讓危險遠離身邊
連接了太空中的北斗三號系統,可以實時獲取數據,而這些數據如何發揮實效呢?就需要各類的終端設備和平臺來保障。在武漢依迅電子信息技術公司,研發人員正在對智能駕駛行為識別系統和監測平臺進行測試,它的出現,就好比電子眼,實時監控你的駕駛行為。
武漢依迅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硬件工程師馮勤林介紹,這種研發設計主要是為那種?;瘜W品運輸車輛服務,后臺人員一旦發現你這種不文明、不規范的駕駛行為,他馬上會跟你打電話,進行追蹤,讓你停在服務站,或者換個司機,這樣的話我們就避免了后續可能發生的難以預測的后果。
1秒鐘回傳數據信息預警,1分鐘內平臺就可以完成和駕駛員的對話,提前解除警報。這款智能駕駛行為識別系統,通過結合北斗三號系統,再加上人工智能的運算,對駕駛行為快速識別,然后實時回傳信息,從而達到對“兩客一?!避囕v的運輸安全保障。
武漢依迅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志濤認為,北斗三號系統組網以后,基本上就全面取代GPS,我們會在這種智慧環衛的系統上運用,都是有很大市場促進作用。
截至目前,國產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塊銷量突破了1億片,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臺,而隨著北斗三號系統的組網運營,這兩塊領域的研發和生產還會翻倍。在湖北,北斗衛星應用產業已經是十大重點產業之一,匯聚了一百多家北斗上下游企業,圍繞著精準定位、適應性智能導航等共性技術進行攻關研發,形成了完整的北斗應用服務產業生態,到2022年,以北斗為主的地球空間信息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
文章來源:湖北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