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29 瀏覽量:
長征系列火箭
新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最明智的決策一定是兩彈一星計劃。核武器使中國擁有了無法撼動的威懾力量,衛星與火箭則極大提高了中國科技與制造的上限:一個當初農業仍在落后的國家直接瞄準了世界工業的最高點前進,歷史告訴我們這個選擇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
我們還很弱小,就在那里日日節衣縮食,卯足了勁兒干大事兒。雖然前期蘇聯支持,但后來也不管了。但不管發生什么事情,中國人還是砸鍋賣鐵一定要把這些大國重器全部造出來。
2015 年前長征火箭家族(圖片來源:The Rocketry Forum)
結果是:長征系列火箭自 1965 年開始研制至今,已經擁有了 6 個系列共計 19 個型號,基本覆蓋了近地空間的所有軌道,研發能力之強,體系之完善,使中國成為世界航天界的絕對實力派。
長征火箭服役時間圖
現有的長征系列火箭大致情況:
長征一號系列
錢學森主持設計的中國第一枚火箭,長征火箭家族的奠基者。它將中國第一枚衛星送入太空,向世人證明航天能力和中國洲際導彈能力已然成熟,在那個年代極大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土星五號帶著阿波羅都分分鐘飛上月球的節奏,中國搞出了一個只能運送 0.3 噸(近地軌道)的“小”火箭,國際上都笑得不要不要的,要知道,土星五號可是能攜帶 120 噸量級哇。所以,再次向錢老等一批中國火箭第一批專家致敬,要知道,當時從國外這個行業回來,真的等同于一個“學火箭”的人去造煙花了。這個火箭已然做了三級推進,燃料落后,硝酸和偏二甲肼,但標志著我們的技術已經從0到1了。
長征二號系列
目前中國火箭家族的絕對主力,重點項目尤其是載人航天項目的主要發射工具,這個火箭擁有至少 5 個型號,執行了最多的任務。所有進入過太空的中國航天員都是著名的長征 2F 火箭送上去的,每次在電視上看到航天員出征前的震撼場面,背景往往是這個火箭,2F 是唯一一個中國帶有逃逸塔的火箭,逃逸塔的作用是火箭起飛之前和起飛之后幾十秒內,最后保護航天員的火箭部分。載人航天的意義不再贅述,因為簡直大過天好么!無數航天汪都是被航天員飛天的情懷“忽悠”進航天界的。這個火箭系列,標志著中國航天發射的底子全部打牢,尤其是高可靠性火箭方面,量變引起質變,之后的火箭技術真心要“騰飛”了。
長征三號系列
如果說長征二號覆蓋了低軌空間(高度 300-2000 千米),三號則將中國人的腳步進一步延展到太空,它是高軌任務的專用火箭。各種通訊衛星、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測計劃,都離不了它的身影。載人航天只是在極近地空間(300-500 公里)折騰,但其他軌道資源也極其重要,尤其是比較重要的導航衛星用的中軌段(20000 公里左右),世界上導航衛星系統 GPS/GLONASS/Galileo 和我國的北斗都在這個段內。地球靜止軌道更是看似無限,但其實極其有限的資源,通訊衛星、氣象衛星都需要這個軌道,這個火箭也是干這個用的,分分鐘上去的都是大國重器啊。
長征四號系列
主要負責極軌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目前幾乎所有的低軌科研、軍事、資源衛星都處在這個軌道上,火箭的意義可想而知。幾乎所有的間諜衛星都處于這種軌道哦,這種衛星有多重要?美國 Corona 系列衛星在 1959-1972 年大概發了 120 顆,后來 U-2 慢慢退役,就是 Corona 取代了它。美國后來解密報告說:第一顆成功的 Corona(應該是第 13 顆,前面都回收失敗了),收集的情報超過了之前所有 U-2 的總和。冷戰年代這 100 多顆衛星收集了多少東西我們不得而知,但現在美國最貴的衛星全部是間諜衛星這是妥妥的,它是單體航天器中最高級的沒有之一了。我們家也妥妥得有,而長征四號就是目前最適合發射這個軌道的。
長征六號系列
小型火箭,長征家族新成員,也是首個液氧煤油推進火箭,試驗了眾多新技術,為后續任務做鋪墊。之前所有的火箭系列,都是四氧化二氮 + 偏二甲肼,都是劇毒、環境污染大、推進效率也低,而長三上用的液氧液氫還沒那么成熟,咱們很多基礎技術落后成了瓶頸。但長征六號起,我們就能用的上液氧煤油啦,妥妥的。液氧煤油燃料,是所有大型火箭的首要選擇,著名的土星五號,第一級就是這樣。所以,長征六號相當于是為未來做了技術儲備,驗證技術。而這種小型火箭,未來商業化的潛力是妥妥的,比如中國版本的 Space-X,如果未來有的話,就可能基于這個發展下去。
長征十一號系列
小型火箭,和六號一樣于 2015 年加入了長征家庭,中國首個純固體火箭。這個意義也非常重大,固體火箭標志著發射準備時間大大縮短,航天任務的快速反應能力極大提高。固體比起液體的優點簡直不要不要的,人家液體火箭準備了 10 多天才能發射。而要想發個長征十一號,打個電話、坐個飛機、落地后午覺都不用睡就可以看發射了。在戰略意義上、戰爭年代核威懾作用上,你說膩害不膩害?這也是未來的戰術 / 戰略儲備,出事兒了,分分鐘放煙花一樣就送各種東西上天了。
長征七號的神秘之處又在哪里?
1、 中國 50 年火箭研發史集大成者
和長征六號一樣,二者都是液氧煤油發動機火箭。在此之前,中國的火箭都是采用傳統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組合,劇毒、貯存不易、準備周期長且推力不足。而液氧煤油組合則能進一步提高火箭推力,極大降低燃料存貯和運輸成本,是一種可靠性高對環境友好的火箭。雖然起步較晚,但目前我國在這個發動機領域內已經直線超車美國,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不僅是燃料方面哦,各方面的技術諸如系統工程、材料技術、發動機啥的都妥妥的是在之前的基礎上更新了。
2、未來中國航天的絕對主力
長征二、三、四號系列承載了中國人無數的航天夢想,近幾十年來的幾乎所有航天發射都由它們完成。由于文昌發射場的建成,陸路運輸不再成為掣肘火箭尺寸的因素(中國現有的發射場火箭運輸都要經過鐵路隧道,限制了火箭最大直徑)。長征七號利用了這個優勢,也集合了三系列火箭的各項技術,液氧煤油推進,推力更強(近地 12-15 噸運載能力),能滿足近幾十年內中國航天的絕大部分需求,預計未來中國航天發射 80% - 90% 的任務都將由它完成,在此前沒有任何一型火箭能做到。
3、承前啟后,為大國重器扛起家族棟梁
如果說長征二號、三號和四號扛起了中國航天改革開放后三十年,那從 2016 年起,長征七號將會扛起未來三十年,而堅持過這三十年后,中國航天有可能會引領世界。正在研發中的長征五號,最大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首次達到 25 噸級別,這將意味著中國航天發射能力正式進入美、歐、俄壟斷的第一梯隊。而未來預計 20 年內服役的長征九號,則箭指人類史上最著名的美國土星五號火箭(阿波羅登月計劃專用火箭),成為真正的大國重器。火箭的研發是一個需要技術積累迭代的過程,這種關鍵時刻更需要長征七號來承前啟后,扛起中國航天近幾十年的重擔。
4、長七的基地 - 文昌基地 - 的投入使用,標志著中國航天進入新時代
這段與火箭沒有關系,扯一扯長七的附屬意義,尤其是文昌基地。
火箭發射距離赤道越近,可以更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轉帶來的初速度,大大降低火箭所需燃料,這是航天領域基本常識(比如同等要求下在文昌發射比在酒泉發射要節省 15% 左右燃料,這意味著極大降低火箭設計和燃料成本)。但是,七十年代航天起步中的中國,還面臨著不穩定的國際局勢、南海問題,不得不把所有的航天發射基地選在安全的內陸地區,也必須面對它們的地址對火箭尺寸和航天發射成本的限制。
文昌投入使用是大國實力彰顯的一個重要標志,國際局勢和南海問題都不再是值得擔心的問題。文昌帶來的優勢不僅是更少的燃料,火箭設計的空間將會大大打開。文昌發射場離海洋非常近,火箭墜落物直接掉到海里,再也不用擔心在陸地上砸到民居啥的了。海運的可能性,使得火箭不再受鐵軌和隧道運輸的尺寸限制,火箭的最大直徑將會不斷增大。燃料節省而來的空間和質量,將會替換為更多有效載荷,極大提高火箭的各項能力,提高我國航天任務的復雜度和建設進度。
如今,自 2009 年正式開工,短短五年內一個國際超高規格的航天發射場已經建設完畢,讓世界航天界頗為震驚的中國速度再次出現。文昌投入使用,意味著中國航天的腳步可以大跨步邁起來,在世界航天商業發射市場中,搶占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建議未來在三沙市立個火箭發射場的項目,不為別的,咳咳,節省點我國火箭發射的能量嘛。
目前世界稀缺低緯度發射場,幾乎是法屬圭亞那發射場壟斷這部分任務,但同樣低緯度的文昌投入使用,結合中國火箭發射成本的低廉,將會相當程度上改變世界火箭發射市場的格局。Space-X、藍色起源等民營航天公司的崛起,標志著世界航天已經逐漸進入商業時代。我們也看到,在文昌及長征火箭的宣傳過程中,中國航天一改往日神秘色彩,全程對外開放公開,甚至火箭發射也面對公眾。這是中國航天未來更透明、更加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和商業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好話說了半天,也得來上那么幾句負能量。還不得不承認啊,長征七號和長征家族火箭,在目前的各種火箭家族中,水平上應該處在第二梯隊妥妥的。美國人的好幾個火箭家族都領先咱們不少,標志性的土星五號 50 年前就有了,而我國還需要至少 20 年才有。歐洲和俄羅斯也領先一些,但咱們馬上就趕上了,大家要有耐心哇。
總結
要知道,目前中國在整個航天領域的投入資金,都遠遠比不過 NASA 的很多項目(阿波羅登月、航天飛機等),有這么多產出簡直太可怕了!曾經的“中國制造”在近些年來已經演變為“發達國家的粉碎機”,幾乎每一個行業都被中國的產業制造徹底洗牌。
而按照著名財經雜志《經濟學人》的觀點,文昌基地和新型火箭的發射,標志著中國已經在航天——這一人類科技最輝煌的領域——馬上開始下一輪針對發達國家的“粉碎”和洗牌。
航天技術,與國而言可以談國運,與民而言亦可談民生。
近些年來,中國很多科技界的重大專項都與航天密不可分,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衛星導航、高分項目、深空探測等,無一不是改善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家中的衛星電視信號,也許就來自幾天前中國剛向赤道上空發射的一顆覆蓋亞太地球靜止通訊衛星;自駕回家的北斗精確位置導航,也許就來自文昌剛發的一箭三星;瞬間獲知的未來一周準確天氣,也許就來自天上又多的幾顆中國氣象衛星。